自然资源部河南西峡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时间:2025-03-04 点击量: 作者: 来源:

自然资源部河南西峡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西峡野外站”)是在恐龙蛋化石群-河南西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的基础上优化整合而成,2021年纳入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序列,河南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院为依托单位。西峡野外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境内的西峡盆地,同时也是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面积465.79km2。

西峡野外站主要开展以西峡盆地赋存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保护与利用相关研究。主要包含,白垩纪恐龙蛋化石赋存特征(埋藏特征、类型、时空分布规律等)、含恐龙蛋化石地层沉积特征(地层时代、沉积特征、古环境恢复、古气候特征等相关研究以及西峡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等)、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原址、馆藏等保护技术及科普展示等)。

上世纪90年代,西峡县境内的西峡盆地发现数量惊人的恐龙蛋,以分布广、数量多、类型多样、保存完美、含蛋层数多、成窝性好,被列入“二十世纪震惊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现”。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发现、命名的恐龙蛋共10个蛋科18个蛋属18个蛋种(含2个相似蛋种)和一些未定或存疑蛋种,其中西峡巨型长形蛋、戈壁棱柱形蛋为世界稀有、较为独特类型的恐龙蛋;除恐龙蛋化石外,还发现、命名了张氏西峡爪龙、河南西峡龙、中华贝贝龙、阳城张衡龙等恐龙化石,是国内少有的恐龙蛋、骨骼及足迹等化石均有发现的产地之一,同时也处于我国遗迹化石领域创新发展阶段研究区,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国际对比意义。

西峡恐龙遗迹园在2022年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2月揭牌。依托中国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三里庙恐龙蛋化石原址展馆、中国西峡恐龙馆等科普场所,2023年度开展“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研学等主题活动,举办6期线上科普讲座,招募5名线上科普志愿者讲师开设网络科普课堂;相关依托单位先后到敦煌、张掖等世界地质公园进行实地考察,选派代表积极参加2023天演论坛暨第四届中国化石保护与科普发展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西峡野外站依托2024年中央财政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贴资金项目和河南省财政存量资金项目,完成西峡盆地及其周边恐龙蛋等古生物化石成果集成等成果;围绕研究进展和新需求,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立项;建立野外站观测数据共享机制,积极邀请国内外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或团队到野外站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积极协助后者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活动开展。